事业曾可贵健康价更高
事业曾可贵健康价更高,有句经典名句叫做,生命诚可贵,爱情价更高,但是在这里我想说的是,健康和事业比起来,健康是最重要的,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,事业曾可贵健康价更高。
事业曾可贵健康价更高1
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”是流行于中国很多年的一种说法,随着时代的变迁它已演变为“身体是成功的本钱”,我以为更正确的说法应该是“健康是人生之本”。
当我们想拥有财富、事业、成功,以及一切的一切时,有没有思考过人生最大的拥有是健康?
很多时候,人生和富有和成功和一切的一切,其实就是一场病的距离。
郭梦秋是浙江电台音乐调频动听968的主持人,曾参加2009年快乐女声,获得全国300强,2011年参加《花儿朵朵》,晋级全国20强;网名为“艾珺aj”是一家淘宝店的女店主,原本计划今年10月将要举行婚礼;于娟是一名海归高材生,曾任职于上海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,是一名青年教师;原晓娟是一家时尚杂志的编辑部主任,毕业于学府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,独自创办美食杂志,被誉为美食界才女。
然而,就是这么一群年轻有为,在事业和生活一派光明时,她们的生命却戛然而止。
电台主播郭梦秋,于7月31日晚在家中突发心肌梗塞,急送医院抢救无效辞世,年仅25岁;网名为“艾珺aj”的淘宝女店主,于2012年7月17日在家中突然碎死,年仅24岁;复旦教师于娟,经过与病魔斗争两年多,最终于2011年辞世,年仅32岁;才女原晓娟,尽管与病魔进行了顽强抗争,依然于2007年不治辞世。
她们都死在最好的年华,而她们的不幸辞世,很大程度上归咎为——工作压力大,作息时间不均衡。
其实,当我们追逐富有时,有没有想到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?而贫穷和富有就是一场病的距离。
她们的死让人惊骇,让人惋惜,这是对年轻人健康敲响的警钟,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。
我们的管理者应该反思,年轻人也有厚度,不能肆意加压,否则就会压塌。在我们许多管理者那里,总认为,年轻人有承受力有巨大潜力,对他们肆意增加压力,任务多、任务重、要求高、希望多。这些血淋淋的事实是警钟,我们的管理者应该警醒了,年轻人是单位的宝贵财富,一定要好好保护,一方面让他们工作,一方面还要让他们休息,否则,过度的工作会把他们压垮。
我们的年轻人应该反思,年轻不是无尽能源,生命不能透支,休息必须保证。我们的许多年轻人常常认为,年轻就是资本,就是无尽的能源。人们本能地认为,身体包括四肢五官、五脏六腑就该天经地义为自己服务,只要明天早晨能够正常起床,疾病和死亡就很遥远。然而,你每天手机、电脑不离手,熬夜、加班、交友、发微博、抽烟、酗酒、晚睡,整天忙得不亦乐乎。孰不知疾病是在不规律的生活中就是在不经意中一天天悄然潜伏的,死亡的阴影也在疾病的累积中一天天消耗着生命。而这些血淋淋的事实是警钟,我们的年轻人自己应该警醒了,爱事业更要爱自己的身体,爱拼搏更要爱自己的生命,没有强健的身体,没有强壮的生命,我们会落一个“出师未捷身先死”的悲剧。
我们的媒体人也应该反思,在为事业拼搏的同时一定要劳逸结合,确保好自身的健康。并且,作为新闻的传播者务必要多加关注这方面的事件,从人性化的角度让更多的人懂得平衡工作与健康。我们都要明白,生命是附着于身体的,身体垮了一切所谓的“成功”、“幸福”、“事业”都谈不上。
事业多高才算高?金钱多少才算多?年轻人,请爱惜自己的身体,爱惜自己的生命吧,事业不能高过身体,金钱不能超过生命,否则,事业就会把身体压垮,金钱就不会把生命累垮。年轻人,请学会休闲,学会离开电脑,离开手机,离开事业,离开工作,让自己的身体回到自然,去放松,让自己的'生命回到空灵,去宁静,这个时候,是积累,是凝聚,是真正的自己的人生。
事业再重要,也不要透支身体。身体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终生伙伴,对终生伙伴,要懂得足够的理解与尊重。
彼时,我还想到曾被人称为“时尚教父”的时尚传媒集团总裁吴泓。多年来他创办的时尚系列刊物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,影响读者逾千万人,然而,他自己却在四十六岁的英年因患胰腺癌去世,令人痛惜。在生命的最后阶段,他对同行温暖寄语:健康第一,生活第二,事业第三,请大家珍爱健康,好好生活。
事业曾可贵健康价更高2
昨天下午,与广东省2012年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几位学员打篮球,前后打了七八局,每局五个球,超强对抗,汗流浃背,酣畅淋漓,痛快至极。
每天下午5:00左右,只要没有很特别的事情,我一定会去篮球场打球。少吃饭,多出汗,是我一贯坚持的原则。为此,我推掉了好多本该去的饭局。
当老师,每天伏案工作,面对电脑,劳心费神,精神紧张,最需要户外运动调节。有些老师调侃自己,政治不突出,业务不突出,就是椎间盘突出;大会不发言,小会不发言,就是前列腺发炎。
每当看到我的同行病倒在讲台上,英年早逝而被树立为学校榜样的消息,心里就特别地不是滋味儿。
每当听到有人用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烛成灰/泪始干”比喻老师,心头就涌上一种酸楚的感觉。
所以有人说:“不做蜡烛的老师才是好老师!”
朱永新认为,中国教育最缺的是人文关怀,即不把人当人对待。他坦言,不做蜡烛的老师才是好老师。在应试教育当道和分数至上的今天,家长和学校要的是分数,社会承认的是升学率。因此在有些地方,教师几乎成了追求分数和提高学校升学率的工具。教师的身心健康与否,更无人问津。心中装着事业,背上压着分数,口中喊着课改,手中举着教鞭,教师们就这样早出晚归、起早摸黑,风雨兼程地一路走来。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能者多半是积劳成疾或英年早逝,这样的生活这样的工作,教师真成了蜡烛。呕心沥血,在匆匆忙忙的生活中透支自己的身体健康,从参加工作直到退休,直到蜡烛成灰的那一刻也丝毫体会不到燃烧自己和照亮别人的幸福。
所以有人说:“别再称我们是春蚕,好吗?”
吴非说,我爱我的职业,但是我厌恶你们把我的职业比作那蠕动着的蚕。请求你,不要再把我的职业比作春蚕,好吗?我一直厌恶中国人以春蚕比喻教师。我不知道还有哪个有进取心的民族会有这一类的比喻。人们把教师比作春蚕,比作蜡烛,用这些拙劣的比方把教师固定在“吐丝”和“烛照”的位置上。让我们换位吧:如果我把你当作蚕,只让你吃一点叶子,而要你吐丝,待到“丝方尽”时看着你成蛹,然后再把你的蛹制成美味,你是不是一定会露出那种欣慰的笑容呢?
我想对校长们说,如果你真的“以人为本”,那么,你就要真的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;如果你抓考试分数有一套得力措施,那么,你抓教师的身心健康一样要想方设法。
我想对同行们说,事业诚可贵,健康价更高。不要因为忙,就放弃了锻炼身体。健康是你自己的事,你不负责,别人帮不了你。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,也是对事业负责,对家人负责。身体是1,其他的都是0,没有1,再多的0也还是0。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。”如果你热爱你的职业,那么,每天锻炼一小时,健康工作五十年,幸福生活一辈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