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你对什么都不感兴趣
为什么你对什么都不感兴趣?这是一个很多人都存在的问题。日常生活中,有段时间,我们常常感到没有目标,没有方向,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,却又找不到原因和解决方法。那么今天小编来告诉你们为什么你对什么都不感兴趣。
为什么你对什么都不感兴趣1
首先,让我们来看看你为什么感到没有动力和兴趣。
1、你陷入了窠臼
你起床,工作,吃饭,睡觉……起床,工作,吃饭,睡觉……起床,工作,吃饭,睡觉。
如果你把这些活动多做几次,并且没有意识的去浏览网页和刷社交媒体,那么恭喜你——你已经让自己陷入了真正的乏味之中。
被困在一个惯例就像被困在一个偏僻的地方(除了盐、饼干和水什么都没有)一样。似乎你别无选择,只能每天吃同样的乏味无味的食物。你这么做是因为你不得不这么做,而不是因为你想这么做。
当然,你可以通过尝试几种解决方法来让自己摆脱这种惯例,重新点燃自己的兴趣。
解决办法:
走出你的舒适区,给你的生活注入新的和有挑战性的活动。
多做你害怕的事情。
2、你没有发挥你的长处
你现在可能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的一个原因是,你的日常活动不是根据你的强项量身定做的。换句话说,你没有做你擅长的事情。
要找到自己的优势,试试我的GPS公式,问问自己:
G(GREAT)—我擅长什么?P(PASSIONATE)—我对什么充满激情?S(SERVICE)—我如何将上述两者结合起来为他人创造价值?
汇集这三者的答案就是发现你优势的关键。
解决办法:
进行上述的GPS公式练习。
尝试新的想法和潜在的爱好。
考虑开始一个副业,比如基于你擅长的东西的在线业务。
3、你潜意识里的信念阻碍了你
有时候,因为害怕失败,我们会退缩,阻止自己接受令人兴奋的改变。也许你想尝试学习一项新技能或运动,但是你会编造一些理由来解释为什么你对学习不感兴趣。你告诉自己你不感兴趣,但这是真的吗?
你是缺乏兴趣还是勇气?
通常,缺少后者会阻碍我们更多地探索前者。
解决办法:
挑战自己,尝试更多的活动,看看它们是否能激发你的兴趣,即使你认为你可能会失败。
如果你愿意,可以把它们看作是试运行或测试,这可以帮助你确定它们是否值得去做。
4、你的目标不够高
无论我们在生活中寻求实现什么,最终实现目标的关键都是我们对此有多渴望。不幸的是,太多的人试图给他们的欲望设限,并告诉自己和他人,他们不需要难以置信的成功。
然而,这种想法是危险的。当我们限制了我们的欲望范围,我们就给我们为了实现目标和成功而愿意做的事情设定了上限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就会限制我们对任何特定活动的动机和兴趣范围,以及一种普遍的成就感。
缺乏令人兴奋和理想的目标很容易降低你的动力,让你觉得自己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。
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用所谓的“10X规则”,即:你必须设定10倍于你认为你想要的目标,然后按照你认为完成这些目标需要的10倍去做。
有些人会告诉你,设定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会扼杀动力,最好是“少承诺,多完成”,这种想法在我看来是愚蠢的。10X目标(通常称为拉伸目标)只会激励你比以前更努力地做更多的事情,尝试更多的事情。此外,即使我们不能实现我们的10X目标和抱负,但与仅仅实现一个小目标相比,实现一个大目标仍然是件好事。如果你的目标足够高,你就会对自己要求更多,并且在追求一个巨大的目标时变得更好。
尽管如此,设定一个高目标也只是第一步。下一步就是采取十倍于你认为达到目标所必需的行动。
解决办法:
当我们有小的、不鼓舞人心的目标时,我们往往会感到无精打采,没有动力去实现它们。另一方面,当我们有远大的目标时,我们就会感到充满力量和精力去采取行动去实现它们。所以:设定宏大的目标,采取宏大的行动。
把自己推到极限。你采取的行动越多,你就越有动力和兴趣朝着你的目标更进一步。
试试上面描述的方法,你就会重新点燃你的兴趣和动力,让你的生活更充实。
为什么你对什么都不感兴趣2
1、动手做一些简单的事情
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,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?当然是用来改造环境的手。
因此,我们身上所有的器官里面,手所对应的大脑神经元是最丰富的(其次是口腔)。
这是一个双向通路。一方面,大脑可以对手部下达各种指令,让每一块细微的肌肉作出极其精细的动作;另一方面,手部的触觉是最敏感的,可以获取极其微弱的信息,再传递给大脑。
因此,动手(字面意义上的动手),是锻炼和激活大脑非常有效的做法。它可以引起大脑更强烈的反应。
所以,为什么生活如此便利,仍然有人喜欢动手去做东西?就是因为,动手做一些事情,能够带来充盈的乐趣和成就感。
我经常会向有类似困惑的朋友提议,去做一些简单的手工活动。比如:做饭,烘焙,绘画,缝纫,拼装模型,手冲咖啡,做手账……去产出一些成果,让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,这可以帮助你有效地找回幸福感。
像我自己,平是没事会自己冲咖啡,但其实我并不喜欢喝咖啡,纯粹只是为了享受动手的乐趣而已。
(主要是手残,别的也做不来)
不用追求完美,更无须对自己有太高要求,只要把自己从电子产品前解放出来,用双手去感知和体验世界,就是一个明显的进步。
2、尝试自行去解决问题
很多人的思维是「追求效率」,要在最短的时间内、用最短的路径,得到最好的结果。所以,当他们遇到问题时,经常会选择当伸手党,让别人帮忙决策。
这不是一个好习惯。
有时候,多花点时间,刻意去做一些「麻烦」的事情,反而会更好。
举个栗子。同样都是向别人请教,伸手党的问题是:我现在有A和B两个offer,我该选择哪个?
而主动者的做法是:先思考我现在最需要什么,再对比这两个offer,它们分别能够提供什么,有哪些风险,哪些收益。这里面,有哪些信息是我目前还不知道的,我先试着动手搜索一下。实在找不到或者难以肯定的,再去向别人请教。
前者会问开放性的问题:「我该怎么做?」后者会问针对性的问题:「我目前缺少的是某个信息,您能否告诉我这个信息?」
其他时候也是一样的。动手搜索,动脑思考,分辨信息可靠性,对比优劣势和收益成本,制定计划并执行,随时监控和反思,考虑多个备用方案并尝试付诸实践 —— 这些行为,很麻烦,但可以为你持续产出「成就感」。
用内源刺激启动奖赏系统,最关键的,是你要有付出。
你付出了,奖赏系统才能够「奖赏」你的付出,从而强化你的行为,为下一个问题做好准备……形成良性循环。
适当的冗余是必要的。它是系统健壮性的支撑。
3、增进生活的多样性
许多陷入「兴趣迷思」的人,往往都存在一个最关键的问题:他们的生活模式,太狭窄了。
日复一日重复着相同的`生活方式、工作方式,遇到的问题也是相似的,连每天碰到的人、交流的人,都是老面孔。久而久之,这就会造成一个后果:
你会陷在自己的「小世界」之中,难以从中走出来。
你会渐渐地觉得:世界本来就应该是如此,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,我的生活模式也是理所当然的,「提不起兴趣」也必然是理所当然的。
真的吗?当然不是。
你困在自己的「气泡」中太久了。你所看到的一切,只不过是气泡所反射回去的、你对世界的认知而已。
所以,非常关键的一步就是:引入一些「不同」,让生活多一些难以预测、难以把握的变量。
有一段时间,我经常和一些优秀的同行交流,每次交流完,都会有一种感觉:原来还可以如此。
这就是我对自己的警醒:在自己熟悉的模式中待太久,你就会习惯这种节奏,慢慢的,你的感知能力会变得迟钝,对外界的变化会充耳不闻,更别说改变自己去适应新变化。
怎么应对这个问题呢?
你可以试着去学习一些技能,无需精通,只需利用20%的业余时间去入门和涉猎即可。通过学习,去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和可能性范畴,接触到更多的生活方式;你可以试着跟不同领域的人交流,看看他们在做什么、想什么;可以试着跳出自己现在的圈子,去寻找新的圈子、新的群体,去跟他们碰撞。
哪怕是在网上,在微信群里,去寻找和发掘聊得来的朋友,建立一些联系,也能帮你走出自己的「小世界」。
你也许会发现:原来,世界可以这么大。
4、建立日常惯例和仪式感
前面提过:在启动「内源奖赏回路」的过程中,有一个因素非常重要,那就是自主性。
你必须发自内心地感到:我的生活是在我的掌控之下的,我能自主做想做的事、选择想要的目标,才能帮助自己「对焦」,迈出探索的第一步。
如何提高自主性呢?一个有效的做法是:在生活中寻找仪式感。
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日常惯例(daily routine)。给自己制定每天的计划,去完成一些微小的、低成本的、日常的事情,把它变成一种日常生活的仪式感。
具体可以按照你的实际情况去设定。像为自己的每一天打分,填写模板化的日志,散步,冥想,独处发呆……都可以。重点在于,把它们变成独属于你的,有你个人风格的,雷打不动的,独立于一切工作和日程安排之外的惯例。
「仪式」的定义是什么?就是没有实际作用、却被赋予了非凡意义的事物。
重点在于,这种「无用之用」,正是仪式的价值所在—— 我花费时间去做一些「无用」、完全在我支配之下的事情,正意味着我对生活拥有掌控权和自主性。
做一个类比:为什么富人愿意购买奢侈品?因为,奢侈品的溢价基本是「无用」的,但愿意花钱在这种「无用」之上,正是富人财富和地位的展现。
为什么人需要仪式感?原因就在于此。
它不能直接帮你激发奖赏回路,但能够帮你寻回内心的宁静,将你从忙碌、拥挤的琐事中拉出来,重新让你感受到「自我」的存在,从而找回生活的意义。
毕竟,兴趣也好,目标也罢,它们只是手段,最核心的,是对生活抱以热情,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,不是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