称呼礼仪有哪些
称呼礼仪有哪些,众所周知在我们进行人际交往的时候,应该是礼貌当先;在我们与人交谈的时候,应该是称谓当先。那么大家知道称呼礼仪有哪些吗,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称呼礼仪有哪些吧!
称呼礼仪有哪些1
不可称呼自己为"某先生/某小姐”
“你好!我是李先生”“我是张小姐”……这样的自称是错误的。
作为上门推销的业务员如此称呼自已,表明他连起码的职业素养都没有;作为参加求职面试的大学生如此称呼自己,表明他缺乏实践经验,待人接物的能力欠缺;作为演员或主持人在公众面前如此自称,表明他严重自恋、虚伪做作。
中国人向来奉行谦恭的态度,称呼自己为“先生”或“小姐”,显然是有违传统礼仪规矩的。
温馨提示:
面对长辈、亲朋,可以用自己的名字或小名自称。
向不熟悉的人或通过电话沟通的陌生人进行自我介绍时,应以全名自称,也可以以自己的姓自称,如“我姓李”。
对方是上司或上级领导时,应以全名加职务说明自称,比如“我叫某某,是某某科的负责人”。
在非正式场合也不可随意称呼別人
在非正式场合称呼别人并非不需要讲究。
对女服务员称“小妞”,会被对方视为侮辱和调戏;用对方恋人专用的昵称来称呼异性朋友,对方难免认为你有什么企图。在把“小姐”当作某种不良职业象征的地区称呼年轻女性为“小姐”,在把“同志”当作同性恋者代名词的地区称同性陌生人为“同志”,对方一定会生气、恼火。
从你对别人的称呼中,别人考察着你的素质和教养,判断着你对别人的尊敬程度,甚至从称呼中判断你的人际关系。不假思索地使用称呼,既容易造成误解,又可能给自己招来意外的麻烦。
温馨提示:
称呼别人之前,应先了解当地习慣,考虑自己和称呼对象的关系。
称呼同事、朋友、邻居、熟人,可直呼其名,或只叫对方名字而省略姓,或以“老谁”“小谁”的方式称呼其姓。
在公共场合称呼陌生人,应根据对方的年龄和性别进行称呼,如“女士”“先生””小伙子”“老伯”“大妈”等。
在职场上对別人的称呼要恰当
在职场上使用不当的称呼是不礼貌的。初入职场,跟着别人叫同事为“小王”,其实他比你大两岁且资格很老,你这种“自来熟”的称呼一定会令对方不悦。在公司总结会上,莽撞地以私下的叫法“小王”来称呼王总监,这对于王总监本人和你所处的场合来说都是不尊重的。同事已经换了部门了,你却还用对方原来的职务称呼他,如果对方提升了,他会认为你嫉妒他;如果对方降职了,他会认为你挖苦他。
由此看来,在职场上称呼别人不单是凭自己的经验就能让对方满意、让大家满意的,你必须综合考虑自己的身份、工龄、与别人的关系等各个方面,这样才不会出错。
温馨提示:
在正式场合可按对方的职务以姓相称,如“某教授”“某主任”等,在特别正式的场合应以对方的全名加职务相称。
在对称呼有特定习惯的单位,应按照惯例称呼别人,比如在一些外企中彼此直呼其名。
不要随便用自创的绰号称呼同事,如果绰号不雅或含有戏弄意味更不能使用。
和别人说话要使用适当的称呼
和别人说话不用任何称呼,无论是对熟人还是对陌生人,都不是礼貌之举。
不使用称呼,只是用眼神、动作来告诉别人你是在叫他,有涵养的人会认为你是不好意思或害怕出错而不和你计较,自尊心或虚荣心强的人则会认为你轻视他而明里暗里地责怪你。想向陌生人求助,你突兀地走过去直接表达了你的想法,对方先是会被吓了一跳,接着就会为你的莽撞而不悦,继而不愿意提供帮助。
称呼不用占用几个字,但它包含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身份的肯定和最起码的尊重。只要与人说话,就不能省略称呼。
温馨提示:
在任何时候,因为任何原因和别人说话之前,一定要根据其身份礼貌地称呼对方。
不要用“哎”来称呼陌生人,对不太了解的熟人也不要这样称呼。
不要用“胖子”“麻脸”“稀毛”等别人的生理缺陷做称呼。
称呼礼仪有哪些2
分清敬称与谦称
礼记》云:“礼者,自卑而尊人。”这里“卑”的意思是谦卑。自谦而敬人这一原则贯穿在几乎所有礼仪中,在称谓方面最集中的表现,就是在敬称与谦称上。
古人使用的尊称很多,尊称的说法最重要的来源之一,是把对方的官衔爵位当作称谓。比方说,“君”原指天子国君,后来人们把一家之主称谓“家君”、“府君”,称已故的父亲为“先君”,妻子称丈夫为“夫君”。作为称谓的“君”被广泛使用,后来甚至变成了表示敬意的第二人称代词。古代诸侯成为“公”,后来五等侯爵的制度消失了,但“公”却成为大家普遍使用的尊称。另外,在春秋时代诸侯的嫡长子以外的儿子称为“公子”,后来人们也将重要人物的子女称为公子。“卿”原本也是爵位名称,后来也被当作尊称来使用。“卿”还可以用于夫妻相称,今天人们常说男女之间“卿卿我我”,便是因为“卿”往往是相爱的人对彼此的称呼。
古代还有一种常见的表示尊敬的称呼方式,就是在称谓之前加一个表示美好的字,比如加上一个“令”字。令有美好之意,《仪礼》中便有把美好的日子称为“令辰”、“令日”。“令”字被广泛运用在称谓上,如称对方的父亲为“令尊”,称对方的母亲为“令堂”,以此类推,称其余的亲属为“令伯”、“令叔”、“令兄”、“令弟”、“令妹”等。对对方晚辈的称呼也是如此,如称对方的儿子为“令郎”、“令息”,称对方的女儿为“令爱”、“令媛”。也有在称谓前加“贤”字的,如称夫妇为“贤伉俪”,称父子为“贤乔梓”等。
以上所提到的敬称,都是对对方使用,如果在问候或交谈中涉及自己一方,则一定要用谦语。谦语是与敬语相对的称谓体系,使用谦语是为人低调不张狂的表现。我们与他人提及自己的父母时要用谦称,通常是在称谓之前加一个“家”字,如称自己的父亲为“家父”、“家君”、“家严”,称自己的'母亲为“家母”、“家慈”。如果父母已经去世,则对他人提起时要称“先父”、“先母”。对他人称呼自家的其他亲戚也是一样,如“家伯”、“家伯母”、“家叔”、“家叔母”、“家兄”、“家嫂”、“舍弟”、“舍妹”等。这里的“家”“舍”包含了自家的意思,切不可画蛇添足,说成“我的家父”。自称则可以加“愚”字,如“愚弟”。
敬称与谦称不能混杂使用,这一点必须严格把握。某学生给同学发短信说“惊悉家父不幸逝世”,意思就变成自己的父亲去世却给别人发短信表示慰问。别人问你“贵姓”,你如果回答“贵姓李”,那也会闹笑话。“贵姓”含有恭维、抬爱的意思,你不能当真,不能自认为自己的姓很高贵。大多数朋友都知道,这种场合要说:“免贵,姓李”。
现代人分不清敬称与谦称,集中体现在对自己的配偶的称谓上。人们向别人介绍夫妻关系时,使用的称谓可以说是五花八门。“老公”、“老婆”是比较俗气的叫法,在家里或者邻里之间这么称呼自然没有关系,但在正式场合最好能换一种说法。大家一定没有在报纸上看到过“某国总统携老婆访问某国”、“某国女总理携老公访问北京”之类的报道吧?“夫人”是中国人对配偶最古老的称谓之一,但是这个称谓只能用于对方。“夫人”原本专门用来指诸侯的配偶,不少人不明白这个道理,在向别人介绍自己配偶的时候说“这是我夫人”,无意间就把自己当成诸侯了,显得妄自尊大。称对方的配偶为“夫人”、“尊夫人”、“嫂夫人”,可以表示敬意,都有抬爱、恭维的意思。不过大家要注意灵活变通,不可死板,如果在家里,关上房门,只有夫妻二人,妻子称丈夫为“官人”,丈夫称妻子为“夫人”,彼此敬重,当然也可以用尊称。
就高不就低
在某些场合,我们称呼对方要遵循“就高不就低”的原则。在单位工作,只要是属于同一辈的同事, 尽管有些人的年龄可能略小,但出于尊重我们都可以称呼对方为“某某兄”。
另外,每个人的身份与岗位虽然会有不同,这是分工的需要,并非贵贱之分,所以在与不同的工作人员打招呼时,我们不应当刻意强调大家的身份高低。例如学校里的工作人员,不论年轻还是年长,也不论是行政人员还是图书管理员,都可以被称为老师,因为他们都是为教学而服务的。同理,在医院里,有看病的医生,也有药房、化验室的工作人员,他们也是分工有所不同。有些人称药房、化验室的工作人员为“师傅”,这就很不合适,其实叫一声“大夫”就可以。
以上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称呼别人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两条原则。也有朋友会问:“如果不认识对方,也不知道他的职业,那该怎么称呼对方呢?”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,至少可以有两种选择:
一是称呼对方为“先生”。无论对方年龄大小、职务高低,用这样的称呼都不会造成失礼。有许多人认为先生是专用于男性的称呼,这也是一种误解。无论男女,其实都可以被称为“先生”。
另一种是按照辈分来称呼。比如我们向陌生人问路,便可以参照自己家人的年龄段,称呼对方为“叔叔”、“阿姨”、“大爷”、“大妈”。路人之间虽然没有血缘关系,但是我们可以把对方当作自己的亲人来相处。“四海之内皆兄弟也”是《论语》当中的一句名言,正是儒家“天下一家”思想的反映。